| ||||||
| ||||||
炎炎夏日,酷暑六月,雄安新区工地上模板纵横,钢筋密布,在烈日阳光照射下,整个工地热得像个蒸笼。正在施工的作业人员,一个个汗流浃背。其中一个工人,忍不住想要摘下安全帽,但他刚揭开帽带,就听见工地安全负责人张宁宁严厉警示“赶紧系好帽带,戴好安全帽。”张宁宁是水环境公司雄东片区N3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的安环部主任。工作这几年,他走过南,闯过北,可谓经历丰富,见多识广,但他却常常说:做过这么多项目,在雄安新区当安全员最累。 雄安新区建设是我国的千年大计,对于缓解北京的“大城市病”、促进北方振兴、深化改革创新均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。雄安新区在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,也对安全生产的标准和环境治理的要求相对更高。在这种工程的工地上担任安全员,必须比其他地方的安全员更加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,时刻都要绷紧十二分弦,张宁宁的“累”便是从此有感而发。 安全员的工作,既事无巨细,繁琐异常,又枯燥单调,重复乏味。对于这些,张宁宁以他惯有的韧劲来应对。他每天一大早施工前,第一件事便是带领大家在管廊基坑边查看一遍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查看完后他才去自己负责的工地上巡视,到工地没几个月,他已经磨破了好几双鞋子。 在安全管理群中,每天都能看到他发的巡查时发的水印日志照片,这大多都是他在现场按照新区规定执行“三实三优”现场安全标准化巡视拍的照片。夏季雨期比较多,遇到下雨天,巡查从平时的一天两次,增加到一小时一次,工作比平时更加辛苦,但张宁宁却没有多想,他心里只有查缺补漏,确保万无一失。他的目标是彻底杜绝“三违”,即:违章指挥、违章作业、违反劳动纪律。张宁宁常说,“进入工地,安全第一,生命只有一次,平平安安才是真”。 进入管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后,张宁宁把在基坑边作业的汽车吊当作巡查重点。他说,吊车距离基坑边要大于五米,基坑边上的吊车支腿底下必须铺钢板,严禁铺设方木,否则万一支腿处的土质松散承载力不足,就会造成吊车倾覆的重大事故。把握好这个关键要素,要亲历亲为。施工进入建设主体后,基坑边上停着十来辆大吊车,虽然任务繁重,但是张宁宁每天都要仔细地一辆辆检查过去,确保每辆吊车的支腿都垫好了钢板,每辆吊车距离基坑边都有足够的安全距离,没有半点含糊。 “工地安全无小事。”在他眼里,工地上处处是重点、点点是关键。“安全工作是没有尽头的,你看,最近就出现了在工地上三级配有一闸多用的现象,我们得查严这点。”为了杜绝这种情况,张宁宁组织我们对工地上配电箱进行抽查,不但查工队电工的巡查记录,配电箱的线路图,还查配电箱有没有接地,接地体是否正确,箱门有没有上锁,灭火器是不是失效。在工人生活区的配电箱,液化气罐也是张宁宁操心抽查的对象。在工地上管安全,工作内容随时变化。打灰时,水泥罐车进进出出,现场的车辆走过掀起的扬尘是他关心的重点;下雨天道路泥泞,疏通便道保证车辆通行是他关心的重点;走到基坑边,临边护栏牢固不牢固是他关心的重点;在他眼里处处是关心重点,事事是安全。 安全生产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。对张宁宁来说“遵守安全生产法,当好第一责任人”,“让我们永远牢记安全责任,警钟长鸣,确保安全生产”等话语不只是标语,更是他时刻秉承的工作信念。他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,让身边每一个人都做到了牢记“四不伤害”,坚持“四不放过”。他成功的把安全观点跟植入了身边每个人心中,让我明白了安全履职,当像他这样做。 张宁宁(右)在现场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| ||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
浏览: |